您现在的位置是:头条速递网 > 音乐

“妈妈,我想再玩一会儿”,有2种回答,伤孩子最深

头条速递网2025-04-05 07:34:14【音乐】45人已围观

简介

大家好,我是布谷妈~带布妞在客厅玩积木,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到了睡觉的时间。布谷妈说:“该收拾积木了,咱们准备睡觉吧。”她却抬头看着我,一脸期待地说:“妈妈,我想再玩一会儿。”那一刻,布谷妈心里突然生出一种矛盾:该坚持规则,还是满足孩子

大家好,我是布谷妈~带布妞在客厅玩积木,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到了睡觉的时间。布谷妈说:“该收拾积木了,咱们准备睡觉吧。”她却抬头看着我,一脸期待地说:“妈妈,我想再玩一会儿。”那一刻,布谷妈心里突然生出一种矛盾:该坚持规则,还是满足孩子的请求?孩子到点还想玩,父母在这种时刻的回答,不仅影响当下的亲子互动,可能还会在孩子心里埋下更深远的印记。“妈妈,我想再玩一会儿”,有2种回答,伤孩子最深。一:第一种回答,冷漠拒绝,忽视情绪很多父母听到孩子的请求后,可能会脱口而出:“不行!马上停下,去睡觉!”这种回答看似干脆利落,却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。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重要,从而在内心对父母产生对抗情绪。记得有一次,布谷妈也下意识用了这样的回答。当时布妞听后,开始哼唧哼唧地收拾积木,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委屈和不满。她一边慢吞吞地收拾,一边小声嘟囔:“你都不让我玩……”那天晚上,她入睡时一直拉着我的手,好像在寻找一种安慰。托马斯·戈登指出,当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时,会削弱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和亲近感。这让布谷妈意识到,每一个“再玩一会儿”的请求背后,都隐藏着孩子的情感需求。如果我们忽视这些需求,可能会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情绪安全感。二:第二种回答,无限妥协,放弃规则与冷漠拒绝相反,另一种常见的回答是妥协,比如:“好吧,你再玩10分钟。”乍一看,这种回答似乎更贴心,但实际上却容易破坏孩子对规则的认知,甚至可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任性。一位宝妈说,她为了图省事,经常允许孩子在睡觉时间多玩了一会儿。但10分钟过去后,他又说:“再让我玩一下下。”当宝妈再次妥协时,整个晚上的秩序彻底被打乱,他甚至不愿意收拾玩具,最后哭闹着上床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规则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如果父母总是轻易妥协,孩子可能会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和理解,而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控力和行为习惯。三:更好的回应方式那有没有一种方式,既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,又能坚持规则?经过实践,布谷妈发现,下面的三步法对孩子的回应效果很好:①第一步:共情回应,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请求时,先不要急着说“不”。而可以说:“我知道你现在玩得很开心,停下来一定有点不舍,对吧?”这样,孩子会感受到被理解,情绪上更容易接受接下来的安排。②第二步:清晰设定规则,给予选择权接着,可以通过明确的时间限制,引导孩子逐步接受规则。比如:“你还可以玩5分钟,然后我们一起收拾积木,好吗?”这种方式,既不会让孩子觉得无理强迫,又能帮助他们学会遵守约定。③第三步:积极引导,展望下一步活动最后,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。比如:“收拾完积木后,咱们可以一起看看绘本或者聊聊明天的计划。”这样的引导,不仅能缓解孩子的情绪,也让规则的执行变得更顺利。孩子说“再玩一会儿”时,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情感信号:他们希望在规则和乐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而父母的回答,不仅影响当下的亲子互动,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规则意识。好的教育,并不是简单地拒绝或妥协,而是用理解和引导,帮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时,逐步适应规则的存在。当孩子说“妈妈,我还想再玩一会儿”时,你会怎么回答呢?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100)

相关文章